中国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20-11-28 04:49
前 言农业是存活之本,农业的平稳与发展使国家的平稳与社会的发展沦为有可能。重工业、轻工业、服务业、金融业等产业的发展与建设皆创建在农业平稳的基础上,农业是确实意义上的第一产业。我国为传统小农经济体系,农耕有数千年的承传,在全球工业浪潮下,我国的传统农业渐渐解体,石化农业应运而生。正是因为石化农业的发展,规模化的新型生产模式及转基因杂交技术的成熟期使我国仅有用全世界1/8 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全世界1/4 的人口,这是一个令其世人赞叹的奇迹。石化农业对土壤、大气、水资源都具备毁坏起到,石油化学资源的用于使石化农业不能持续发展。过量用于氮肥、重金属污染及农药残余对食品安全导致极大威胁,如二战后日本过量用于硫胺的污染事件。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使人类开始反省农业发展模式,认识到农业的发展不仅要提高产量,符合人们对粮食和农产品数量的市场需求,还要提升产品质量,确保食物安全性,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在此时代背景下,生态农业应运而生。我国享有独有的大自然条件和非常丰富的传统农业经验,农业人口多、耕地资源较少、水资源短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的国情要求了发展现代农业既无法如出一辙美国、加拿大的大规模经营、大机械作业的模式,也无法采行日本、韩国的依赖低补贴保持小规模农户低收益和农产品低价格的作法,而是必需探寻一条适应环境我国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必须的现代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1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不存在的问题1.1历史因素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是制约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历史因素。由于土地改革以及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的土地资源以大于的单位分配在以家庭为单位的耕民手中。单家庭生产方式、人均耕地面积小(我国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27 hm2)等原因造成我国农业无法规模化生产,相当严重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