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华北电大校长杨勇平:能源结构调整至少需要数十年2021-01-31 04:49
编者按能源是国家安全性和发展的最重要基石和确保。当前,我国正处于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最重要转型期,面对着诸多关键问题:能源变革必须补足哪些“短板”?能源结构调整的节奏该如何做到?非化石能源是未来发展方向,但化石能源短期内仍是“主力军”,该怎么处置两者关系?带着这些疑惑,记者日前采访了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会很短,最少必须数十年”中国能源报:您指出,我国未来能源结构和演进的路径是什么样的?杨勇平: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居多,今后不会趋向、过渡到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协同并存,将来最后不会发展到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居多。但这一发展过程不会十分漫长,不有可能一步到位构建100%的可再生能源。所以,在未来非常长时间内,我国都将正处于能源转型、变革时期。我国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中明确提出的目标是: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到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超过20%左右,2050年非化石能源占到比多达一半。这也能从侧面显现出,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会很短,最少必须数十年的时间。中国能源报:青海省在去年6月和今年6月,分别构建了倒数7天和倒数9天的100%清洁能源供电。如何理性看来这一事情?杨勇平:这指出,最少在技术上,目前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构建100%清洁能源发电是有可能的。但目前辩论全国范围内100%或者低比例可再生能源还为时过早。一方面,在可以意识到的非常宽的时期内,煤炭资源还将作为基础能源在我国的能源体系中担任最重要角色。可再生能源和煤炭等化石能源以及核能还将长期共存发展。尤其是基于我国丰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燃煤火力发电作为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调峰手段,仍不会长年充分发挥十分最重要的起到。另一方面,尽管从理论上谈,地球表面技术能用的可再生能源储量需要符合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但确实构建100%可再生能源,还必须突破性的技术承托、用能方式的显然变革,以及能源产业政策的根本性调整等。